傳承文化 聚才匯智 鄭州鳳凰臺街道借助論壇廓清高品質發展路徑
發表于:2021/3/8 10:05:10來源:瀏覽次傳承文化 聚才匯智 鄭州鳳凰臺街道借助論壇廓清高品質發展路徑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建勛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劉克 陳浩
“對于鄭州來說,這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有哪些?除了紫荊山、碧沙崗、西流湖、圃田等,鳳凰臺絕對算一個。”河南省村史研究中心顧問康玉慶說。“鳳凰臺的歷史文化優秀燦爛,一定要把它挖掘梳理出來。圍繞這些文化,把鳳凰臺的文章做足做透。”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閻鐵成說。
6月20日,鄭州市金水區鳳凰臺街道辦事處在建業艾美酒店舉辦首屆街區高品質發展論壇,眾多專家和轄區企業家代表圍繞“文化傳承 創新發展”這一主題,獻計獻策,分享觀點,碰撞思想,為挖掘鳳凰臺特色歷史文化元素,促進產業升級,提升街區品質,增強發展動能貢獻才智。
在民間傳說中,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鳳凰臺是個不缺少歷史文化的地方,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縣東四里,有仆射陂,后魏孝文帝賜仆射李沖,因以為名。后名城湖,為鄭縣勝景。”明朝萬歷年間,歷任戶部主事的陰化陽遷入鄭州,把鳳凰臺周邊土地買下,興建亭臺樓閣、水榭長廊,《東山勝地記》對此有詳細記載。著名詩人王士禎“野塘菡萏正新秋,紅藕香中過鄭州,仆射陂頭疏雨歇,夕陽山映夕陽樓”,就是對鳳凰臺美麗景色的描繪。鳳凰臺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據了解,20世紀50年代以前,鳳凰臺出產一種叫做“鳳臺仙”的大米,大米粒長籽飽,鮮亮如玉,蒸出來成豎立狀,非常神奇,年年作為“貢米”送被往皇宮。“鳳臺荷香”作為鄭州八景之一,也承載了不少人的向往。
隨著時間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鳳凰臺農田變廣廈,阡陌變通途,一座座商務樓宇拔地而起,一個個花園小區匯聚此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鳳凰臺緊抓時代機遇,以專業批發市場建設為契機,在鄭州率先建成以東建材為代表的大型建材家居專業批發市場集聚地,并帶動茶城、花卉市場等相關產業聚集,開啟了新一輪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及鄭州城市更新戰略的提出,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空間品質提升成為當前擺在鳳凰臺街道辦事處面前的首要任務。
鳳凰臺街道黨工委書記翟俊杰表示,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就是挖掘、傳承鳳凰臺的歷史文化,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創新發展,打造鳳凰臺高品質街區。
目前,該街道的文商旅融合發展整體規劃已初步形成。規劃由上海陸譽工程設計管理有限公司承擔,結合轄區優勢和特色,以鳳凰臺原有的文化為底蘊,以現有的產業為基礎,融入現代的活力元素,采用藝術化的手法,將轄區打造成具有明確商業特色的街區。
按照該規劃,鳳凰臺街道將以文商旅融合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打造鄭州商業場景新地標;以全域規劃提升,促進環境升級,打造鄭州城市更新新樣板;以社區共建共享,促進服務升級,打造鄭州社區營造新典范。
當天的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分別圍繞鳳凰臺文化、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建言獻策。大家站在不同的專業角度,認真審視鳳凰臺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詳細、系統地分析了鳳凰臺產業轉型面臨的問題和瓶頸,同時也展望了鳳凰臺的發展前景。
此次論壇挖掘出更多鳳凰臺特色歷史文化元素,拓展了產業升級、區域發展的新思路,為鳳凰臺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為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廓清了鳳凰臺高品質發展的路徑。
本文轉自he